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思想引领 > 荣誉长廊 > 正文

荣誉长廊

国家开放大学杰出校友——巴雅尔

时间:2022-01-19 09:21   浏览数:次   来源:  

F6F9

【个人简介巴雅尔,男,现年43岁,中共党员,2006年春就读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任土默特左旗政务审批局党组成员,土默特左旗接诉即办指挥调度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20149月起由呼和浩特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推荐,市委组织部选派,连续八年先后派驻土左旗兵州亥、善岱镇北淖村两个行政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在脱贫攻坚一线发扬蒙古马精神,吃苦耐劳、一往无前,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实到基层,带领当地群众跑出了“蒸蒸日上、万马奔腾”的好生活。199810月呼伦贝尔盟公安边防支队抗洪抢险任务中授予个人三等功一次;20055月呼和浩特市委、政府评为呼和浩特市蒙古语文工作先进个人;20062月内蒙古党委、政府评为学习使用蒙古语文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一次;201212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评为学习使用蒙古语文工作先进个人;20167月被呼和浩特市委授予全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20182月被呼和浩特市委评为2017年度优秀驻村第一书记;20185月被呼和浩特市总工会评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93月荣获呼和浩特市好人榜敬业奉献标兵;20196月荣获呼和浩特市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度“榜样”人物;20198月荣获呼和浩特市第八届“最美青城人”暨2019年度道德模范;20199月被呼和浩特市委授予2018年度脱贫攻坚优秀驻村干部;201910月被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评为好人榜敬业奉献模范;201912月荣获“中国网事·感动内蒙古”十大感动人物;202001月被呼和浩特市文明办评为2019年度呼和浩特市“青城好人”;202001月被自治区文明办评为2019年内蒙古我推荐我评议“内蒙古好人”;20205月呼和浩特市委评为2019年度脱贫攻坚事迹突出第一书记;20205月荣获呼和浩特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20206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最美脱贫攻坚人”;2021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14月荣获呼和浩特市“青城楷模”;20217月内蒙古自治区“最美退役军人”。

他走过的村子,农民们谈到他时说:“他是城里来的农村人,是共产党的好干部”。2014年,我国开始全面部署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这一年春,巴雅尔主动报名,被选派到土默特左旗兵州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驻村的第一天起,巴雅尔就重点走访村个体业主、种养能手、老党员、困难户,了解群众真正想什么、盼什么。

一次,村里的老书记和他谈起兵州亥情况时说:“兵州村群众出行难啊!离呼和浩特20多里,可村民出行必须骑电动车和坐长途客运车,金山大道已经修到了兵州亥村南口,可是市里的公交车通不过来。”老书记的话说在嘴上,但这个事却放在巴雅尔心上。第二天,巴雅尔返回市里找到了呼市公交公司领导,陈述当地农民的苦衷。一次次与公交公司协商,一年多的时间里公交公司的领导被这位扶贫干部感动了,决定将64路公交车终点站向西延伸五公里,由内蒙古医学院移至兵州亥村。

2CB1E

2016年,兵州亥村出现了严重旱情,由于水位连年下降,机电井年久失修,前几年兵州亥村的农田灌溉还能依托附近红领巾水库、五一水库放水,现在基本就是靠天吃饭了。

村生产队七队队长王掌根叹着气的说:“今年的粮食又欠收了!村南那几口机井根本不能用了!天旱逢井坏,地下水抽不上来,村南铁道旁的地基本绝收了!”“兴修水利是花钱的营生,钱从何来?”面对这一难题,巴雅尔凭着一颗赤诚的心与上级多个部门联系沟通,申请到50万元的发展资金,全部用于兵州亥村水利设施建设,全村打了5眼机井、安装了4台变压器、配套了高低压线路,修缮了灌溉渠道,同时配套机电井38基本实现了节水灌溉,并形成了一定的水利条件。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2000多元。

2014年到2017年,巴雅尔的驻村第一书记两届任期结束,按道理他可以回城里工作了。此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铿锵有力的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总书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巴雅尔的脑海里再一次回响,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他没有就此停步。眼下,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他毅然决定再次选择留在脱贫一线。

20184月,他主动向组织申请,前往土默特左旗善岱镇北淖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开始了他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三个任期。他要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广袤的农村土地上,带领贫困的乡亲们脱贫致富!

巴雅尔所在的北淖村,蒙古语为有水的地方。可近几年由于盐碱化严重,这个村恰恰是缺水。每年到了4月份,水厂的压力不够,加上用水管道较细,村民一年中有5个月左右人畜饮水困难。

巴雅尔与驻村干部徐书锋、乌兰,召开村两委领导干部会议,商量着村里的人畜饮水问题,他们决定寻求对口帮扶单位呼和浩特市城环投资有限公司帮助,经过一次次对接,城环投资有限公司领导带队进行实地调研、反复研究论证后,将原计划帮扶项目改为自来水管道升级改造工程。工程开始后,巴雅尔几乎每天都在施工现场讨论工程进度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他们每天与施工人员一起工作在工地上。

20181110日,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全长约10.5公里的自来水管道流出了清凌凌的自来水,标志着投资210万元的自来水改造工程竣工,真正解决了沿线五个村的吃水难问题,受益人口达万余人。

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徐书锋激动地说:“巴雅尔这个驻村第一书记是个敢干事儿,真干事儿的人,他既是政策的落点,也是精准扶贫的支点,是精准扶贫联通上下的中坚力量。”

181F3

崔银凤45岁,家中丈夫栗天云患脉管炎,手指和脚趾都已掉落,不能下地干活,坐了10多年,婆婆与女儿也患病,常年需要用药并照顾。她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家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八九亩地和她在砖厂跟大车搬砖维持生活。几年前,村里砖窑停产了,崔银凤背着几十万元的外债艰难度日。

20185月,巴雅尔在北淖村走访中,看到了崔银凤家的实际情况,同时了解到村里还有5户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他问这些贫困户愿不愿意养殖脱贫。当时只有崔银凤和多年患病的村民陈耀庭说,想干,但负债累累的两个家庭根本拿不出钱买羊、买鸡、买饲料。

看到他们期待的目光,当即巴雅尔与村委会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在两户贫困户中发展特色养殖产业,盘活庭院经济。考虑到像崔银凤、陈耀庭这样的贫困户无经济能力、无规模化养殖经验,巴雅尔提出了引入社会资本、降低贫困户养殖成本和风险方案。他联系到呼和浩特市出租车行业志愿者服务队,投资3万元为崔银凤和陈耀庭建起了家庭养殖场,并送来400只抗病能力强、生长周期短的红羽公鸡和三黄鸡。两户贫困户在公益组织帮助、政府支持、扶贫工作队帮扶的情况下,建起了家庭养殖场。办起后,崔银凤当年养殖收入达1.5万元,陈耀庭收益达5000元。

在巴雅尔看来,脱贫攻坚关键还是产业,如果一个村没有产业,就拔不了穷根。巴雅尔说:“我们动员、支持、鼓励乡亲们开展庭院经济,就是想让乡亲们特别是贫困户对自己有信心,不断增强自身生产动力,撸起袖子加油干。现在庭院经济还在探索发展中,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从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给予我们村庭院经济更多的支持。”

在崔银凤、陈耀庭等养殖户的示范下,一些不愿意搞养殖的贫困户瞬间被激活了。他们纷纷找到巴雅尔,提出参加家庭养殖队伍。

于是,巴雅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利用崔银凤的成功经验,开始建设“爱心扶贫养殖场”的工作。他引导村民除了养鸡外,开发猪、羊、大鹅、小鸡等庭院经济,2018年底,全村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从巴雅尔入住北淖第一天,他就把自己当成北淖村的村民了。“他说话办事都像我们村里的人,我们也接触过其他干部,向巴书记这样的干部不多。”村民们这样说着。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整村脱贫。巴雅尔决定利用崔银凤养殖业的成功经验,在村里推广。他通过“合作社+党支部”的方式,把党在农村的政策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经济优势结合起来,成为帮扶到户、精准脱贫的强大牵引力。

20192月,巴雅尔拿出自己扶贫补助4万元,经过向旗扶贫办申请,得到扶贫资金9万元,他立即组织6户精准贫困户共计12人,租用废弃砖厂空闲土地成立了北淖村云栗爱心扶贫互助养殖场,由具有养殖经验的崔银凤负责养殖场的管理。这年年底,崔银凤收入4万元,同时带动了5户贫困户,户均保底分红1500元。巴雅尔用专业合作经济优势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他采取家庭订单合作、电商等销售模式,形成“你家有鸡、他家有羊”的多元化养殖模式。让北淖村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投一分钱,每年又多了一份合作社分红,带动了更多的贫困户致富。

解决了贫困户自身生存问题,巴雅尔又开始考虑下一个问题。村里集体经济几乎没有,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如何避免脱贫后的贫困户再度返贫。于是,巴雅尔的脑子里塞满了“产业”与“扶贫”,他几乎一刻不停地思考着。

20197月,他与村委会协商,向旗扶贫办申请村产业扶贫资金100万元,计划在村里实施两个项目,50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产业西门塔尔牛育肥项目,50万元用于蘑菇大棚种植项目,实现集体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利益共享共赢的长效机制,2020年,该项目进入落实阶段。

为了充分让老百姓享受到党的扶贫政策的福利,巴雅尔积极引进社会扶贫力量参与北淖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华夏保险在北淖村投入物资累计达15万元,除了送去粮油等生活用品外,还为北淖村村民每人入了一份人身意外保险;他还联系中国联通呼和浩特分公司派出工作人员入村入户,为善岱镇16个村精准扶贫户家庭成员免费发放电话卡1000张,每张120元爱心话费,总计12万元。他还积极奔走、多方联系爱心企业在传统节庆日开展敬老爱老、捐资助学、爱国主义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活动,激发贫困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贫困户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实实在在为脱贫攻坚凝聚人心、攒足人气!

2020年,是巴雅尔下乡的第七个年头,也是脱贫攻坚最后一年。他为北淖村争取自治区扶贫资金90余万元,解决了北淖村内涝排水和光伏小型公益项目,解决了北淖村地势低,防洪紧张的态势。

巴雅尔说“事情办不好,是因为没有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驻村7年来,巴雅尔时刻想着老百姓心里想着什么。作为扶贫干部,巴雅尔夏天一身土、一身汗、一身泥,“驻村以后,我没有穿过好衣服,一身当兵时的迷彩服就是我的行头,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就是我的工作场所。”巴雅尔说。

如今在阳光的照耀下,北淖村的生活越来越有质量,但巴雅尔仍不敢有丝毫懈怠,村民们不再返贫,才是脱贫,改造好了的那片严重盐碱地,那是巴雅尔的汗水和奋斗理想。

上一条:国家开放大学杰出校友——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