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0日上午,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春带队,党委委员、副校长张建茹一行六人赴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自治区社科联”)开展调研交流,双方围绕社科研究合作、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及社会服务职能深化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自治区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乌恩奇主持座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朱晓俊,党组成员、提名副主席赵杰,二级巡视员朝鲁巴特尔参加。

会前,调研组一行参观了自治区社科联历史沿革展陈厅、社科评奖展陈厅、阳光书屋等自治区社科联文明文化引领工程。乌恩奇对社科联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主要职能,以及近年来在社科研究、学术交流、咨询服务等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

座谈会上,刘春指出,内蒙古开放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并全面推进教育体系的创新与改革,致力于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特别是在推动开放教育与社科研究的深度融合方面,学校努力将最新的社科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育质量,创新办学特色。
刘春表示,学校将深化综合改革,深入实施“服务建校、体系强校、质量立校、文化兴校、特色亮校”战略,构建覆盖全区城乡的三级办学网络,并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特殊教育等方面整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形成鲜明的社科研究特色。一是科研与教学融合。结合自治区社科联的研究优势,推动开放教育学科与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北疆文化传承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共同开发特色课程资源,共同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为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科研服务;二是社会服务协同研究。依托开放大学覆盖全区的教育网络,联合开展基层社区科普教育项目,将社科研究成果转化为公众教育资源;三是社科人才联合培养。通过共建智库、联合课题研究等方式,培养兼具学术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终身教育领域复合型人才。
双方一致认为,开放大学与社科联的合作需聚焦数智化转型与终身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刘春认为,内蒙古开放大学正加速推进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未来可通过“学分银行”机制实现社科研究成果的学分认证,促进终身学习与学术研究的双向衔接。乌恩奇对此表示赞同,并提出将探索社科联课题与开放大学办学实践的联动机制,例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北疆文化传承创新、社区老年科普等领域联合开展课题研究。
此次调研座谈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内蒙古开放大学与自治区社科联将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共同制定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社科研究与开放教育深度融合,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教育强区强国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科研处 党政办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