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讯】记者李亚慧报道: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村子里的鸡鸣声此起彼伏,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姚鹏匆匆洗漱完毕,走进隔壁的村委会,瞅了眼昨晚写下的今日行程,夹上笔记本出发了。作为隆昌镇大二八地村驻村第一书记,这样行程满满的计划从他被派驻到这里开始,就日复一日地重复着。
“深入农村,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真正让村庄环境更优,村民收入更高,生活质量更好。”这是姚鹏时刻铭记的驻村初心。2023年10月,按照组织安排姚鹏同志从内蒙古开放大学被选派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以来,姚鹏带领村民积极发展致富产业,规划夯实基础设施,不断深化乡村治理,一步步勾画出了大二八地村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隆昌镇大二八地村位于巴林左旗最南部,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716户,1681人。产业基础薄弱,各户情况各有不同,因此如何让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为一大难题。
“村里的发展,仅仅靠村支两委的几个人是不可能的,要充分调动村民尤其是党员的积极性才行。”姚鹏说。为扭转这一局面,姚鹏坚持党建统领,通过成立“党员工作室”,锻造乡村党员“先锋队”,充分调动村小组长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服务优势。
他走村入户、摸排情况,熟悉村情,常态化开展学习教育;通过主题党课、一事一议等方式,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提升党性修养;针对年迈、在家党员,则亲自上门宣讲政策……
此外,姚鹏还充分依托在家党员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方面共建共享的示范作用,团结带领党员为发展贡献先锋模范力量,引导他们在产业发展实践中,更好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如将党员发展为法治宣传示范户,通过“党员工作室”为大二八地村的发展建言献策。
为了强化阵地建设,姚鹏积极协调帮扶单位,投资15万元,全面修缮提升村党群服务中心和党群活动室环境设施,使其成为集党建、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综合阵地。在修缮的过程中,党员边向武、李云春积极主动参与,村里无论大事小事,党员们都冲锋在前,纷纷为村里发展贡献力量,村民们也深受感染,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班子强,则人心聚。”如今,“党员工作室”已成为带领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台,而这支党员先锋队,则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骨干队伍,带领着大二八地村逐渐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如何提高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姚鹏和村两委一起,从群众最关心的衣食住行入手,踏踏实实,一件一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组织大家从村规民约修改做起,组织大家对房屋周边、道路两侧、村辖河道等卫生的清理整治,再到动员村里条件好的村民改造居住环境;在重点节日做好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和集体协同意识;通过几次活动,群众生活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
结合全村自然禀赋和村里的产业结构,姚鹏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与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多次一起研究分析全村的发展方向,多方学习调研,先后去了周边村镇观摩了标准化牛羊养殖场、特色庭院养殖、新农村示范区;与自治区农牧厅、自然资源厅、内蒙古河南商会、呼市赤峰商会、内蒙古江苏商会、等多个单位和个人,就农牧种养殖、特色农业、差异化乡村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请教与咨询;结合本村林地种植的杏树,向内蒙古林木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生导师、全国仁用杏学会副理事长乌云塔娜老师,咨询高端杏树的种植及修剪事项,合理利用好本村的杏林提高村民收入。截止目前,改造高标准农田3000多亩, 推广全膜覆盖种植谷子、玉米约2万亩;优质甜玉米的种植由原来的400余亩,扩大到今年3000多亩,种植户也增加到10余户。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目前正在谋划建设一座粮食烘干厂,预计粮食烘干厂建成后实现营建一体,将资源效能发挥到最大化。
“脚下有多少泥,心中就有多少沉淀的真情。驻村干部要一户一户摸清情况,才对每一户基本情况和村情民意做到心里有数。”姚鹏如实说。
为此,姚鹏没有一刻松懈,他坚持吃住都在村里,每周都要开展入户走访。从办公室走进乡间小道,姚鹏更是走进了群众心里,他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不断为群众办好一桩桩一件件“小事”。
“进村当第一书记,就要把群众当亲人,帮群众解决切身难题。”大二八地村“一老一小一困”群体人数多。2024年春节前,姚鹏协调资金2.6万元,为13户监测户购置了26吨过冬煤;邀请左旗书画协会部分老师,免费为村村民书写春联300余幅;组织爱心企业为村民捐赠了毛衣和洗涤用品及米面等生活用品约2万元;争取帮扶资金6万元,为村里购置铲车1台,为村民紧急救灾、清运垃圾、整治道路提供极大的方便;积极协调内蒙古开放大学投入资金18万元,为村民打2眼饮水井,解决了村民饮水困难。借助内蒙古开放大学与韬奋基金会的合作关系,为村里的书屋增购书籍10万余册;今年5月份,他又向内蒙古开放大学申请在隆昌镇设立社区学院示范教学点,通过学院的各类培训学习,达到提高全体村民的管理能力、经营理念、法律意识,培养大家干事创业的方法思路。
作为从内蒙古开放大学来驻村的姚鹏,对村里的孩子上学尤为关心,在每次的入户中,对有孩子上学的家庭总会仔细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有没有因家庭情况影响孩子学习等,在走访中得知本村困难户刘艳华、康淑华两家都是因为丈夫因病去世,家庭收入减少而陷入困难状态,今年康淑华两个孩子同年考到大学,孩子上学因资金的事康淑华正在着急,姚鹏得知情况后,姚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姚鹏多方努力下,7月12日,内蒙古河南商会为村里贫困大学生伸出了援助之手,为学生捐资38800元,用于村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母亲康淑华眼含热泪感激地
说:
“感谢姚书记”看见康淑华感激的泪水,姚鹏心想吃再多的苦也值了!
乡村振兴是一个渐进过程,能够为隆昌镇大二八地村的发展贡献一点力量,哪怕只有一点点改变,我也会感到很开心,这样才能对得起组织的信任,乡亲们的期待和厚望。”姚鹏说。
走过村里的大街小巷,迈过田间的沟沟坎坎,一年来驻村的体验,姚鹏心里踏实了很多,驻村帮扶的步子迈得也越来越坚定。
来源: 记录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