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为庆祝第41个教师节,我们特将教师节座谈会中教师们的育人故事进行摘编。这些育人故事,既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细致温情,也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既有在开放教育广阔天地中的坚守与探索,也有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与担当。每一个育人故事背后,都跃动着一颗甘当人梯、奖掖后学的赤诚之心,闪耀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光芒。希望通过这些故事的分享,激励更多开放教育工作者见贤思齐、潜心育人,共同汇聚起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本期,让我们一同走近“以生为本,以爱育爱”的温暖育人故事。

以心育心,笃行不怠
——人文教育学院 王秀英
在从事开放教育教学一线工作的近四十年当中,我接触过各种有不同基础、不同需求、不同学习态度的学员,也曾被一些不同凡响的学员的学习精神深深感动。多年来,不管是从事公共外语教学,还是在特殊教育学院、老年教育学院承担教学工作,我都会在面授课教学中和资源建设中多增加“碎片化学习技巧及知识片段”,比如把重点内容录成5分钟的音频,方便他们利用闲暇时听和复述;也会在课程讨论区里分享一些学习技巧和拓展知识内容,还会将其他学员的励志故事与大家分享。我甚至把感动我的学员的事迹分享在我们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中,让大家共勉、共感动、共进步!面对学生因工作、身体及家庭压力产生的厌学情绪,我不会只强调“必须完成任务”,而是先倾听他们的难处,再一起想办法:比如帮工作忙的学生调整学习计划,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他们单独约课辅导,用耐心和理解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扎根“解决问题”,践行育人初心
——农医经管学院(乡村振兴学院) 赵春玲
我始终认为,教师的核心职责之一,是把教学扎根在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个根本点上。2017年,学校推进“送教上门”时,我承担的课程也被纳入了第一批送教课程,每个学习中心的单次授课时间为3小时。我深感时间之不足,于是我将重心放在“教方法”上,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门槛。此外,我建立了公共邮箱,用来上传真题供大家练习,每套真题都做了详细的解析。针对共性问题,我会录制短视频答疑或开展专题答疑;对于重难点内容,我会整理成微课上传到学习网,方便学生反复观看学习;对于个性问题,我会一对一辅导答疑。考虑到部分学生“知识点学不系统”的问题,我和另一位教师合作建设了慕课,目前已全部在平台上线;最近正在研究“扫码获取资源”的工作,方便学生学习。当我们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时,这种“以身作则、主动作为”的示范,以及在教师在教学中的责任与担当,本身就是最生动、最有效的思政教育。

以专业为钥,践行立德树人
——宣传部 刘婷
怀揣梦想,一路前行。转眼间,我已在开放大学这个大家庭工作快9个年头。因为开放教育独特的性质,使我能接触到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教育对象。2018年,学校针对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服务点兴和县张皋村启动“教育帮扶”活动。我主动申请作为第二批“教育帮扶”教师,深入兴和县张皋小学附属幼儿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留守儿童组织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我坚持在家庭教育领域深耕细研,长期为老年教育学院、城乡社区学院的学员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与培训,特别是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的指导。经过长期的打磨,我所主讲的“亲子共读,种下一颗幸福的种子”系列主题讲座,于2022年入选教育部第三批“智慧助老”优质教育培训项目。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主动对接学校发展战略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在助力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的背景下,不忘教育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常怀敬畏之心 珍视教师身份
——党政办公室 王贺
成为开放教育的一名教师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与学的疏离。改变我的一个契机,是2022年春季学期我承担了特殊教育学院班主任工作。我们班的学生,每一次教学活动都是全员到齐,有两个行动不便的甚至要家人陪同一起来,发信息也是秒回,收作业从来不用催。从他们的眼睛里我能看到对知识的渴望、对校园生活的渴望、对学习机会的珍惜。所以,我特别珍惜他们那份虔诚对待学习的态度,经常与他们互动,每学期召开班会或茶话会,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积极为他们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和各类奖项。临近毕业,我把班主任费全部定制毕业纪念品,给每位同学都送上鲜花,仪式感拉满,举办一次难忘的毕业典礼。12名学生用两年半的时间全部顺利毕业。学生们努力求学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我,激励我要多投入教学工作,积极开展直播课和讲座。我想,我们作为教师得尽好职责、守好本分,不能被自身的懈怠浇灭。哪怕点亮一点点教育微光,我们的事业就是值得的。

数智时代,育德育才
——理工学院 王家乾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我始终在思考:在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快速迭代的今天,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仅仅掌握计算机技能的“工具人”,还是具备社会责任感的终身学习者?我的答案是后者,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开放大学的教育环境中,我们的学生大多是成年人,他们带着职业发展、家庭责任和个人成长的多重期待走进课堂。这要求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他们精神指导的引路人。因此,我努力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引导,以工匠精神打造专业品质,引导学生追求精益求精、敬业专注的职业信念,因此我在计算机代码当中融合责任与诚信,在课程实验中强调担当与协作。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因为我们培养的不仅是计算机技术的执行者,更是在培养具有国家安全意识,和愿意投身数字建设的时代新人。

倾听银龄心,传递育人情
——老年教育学院 于冰楠
作为老年教育学院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深知每一位老年学员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和需求。我始终保持着一颗谦逊的心,耐心倾听老年学员的心声,从他们的言语中捕捉到学习的渴望和生活的点滴。老年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陪伴。因此,我常常利用老年学员课余时间,与她们进行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学习帮助,让每个班级都形成了一个温馨的学习家园,学员们在这里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在为师生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我始终坚守诚实守信的准则,我深信,教师的品德是教育的灵魂所在,因此,我在教育实践中,时刻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树立正面的榜样。教育的力量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在于日复一日的坚守与耕耘,教师应以创新的理念为灯,以贴心的服务为桥,为每一位求学者铺就终身成长的道路。
人事处(教师工作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