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廉洁文化 >> 警钟长鸣 >> 正文 警钟长鸣

严以治家∣从“全家骄傲”到带歪全家

天下之本在家”,家风是党员干部作风的缩影,也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重要表现,可以说无论我们所处的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方式产生多大变革,我们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重视家风建设,时刻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自觉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本期《严以治家》栏目节选了陕西省水利厅原党组书记、厅长潘军峰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以案为鉴,过好家庭关,守好亲情关。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一个人连自身欲望都不能把控,他也必然把控不了自己的家风,而潘军峰就是这样一个人。曾经的潘军峰是一位具有工学博士学位的专家型厅长,有着辉煌的过去,但遗憾的是,他没有始终守住心底清明,渐渐被一些庸俗的官场“处世哲学”同化并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从最初的不愿收,发展到来者不拒,甚至张口索要,而且在党的十八大乃至十九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不知止。在潘军峰的违纪违法款项中,仅年节礼金和以节礼之名的行贿就占到一半以上。

潘军峰的妻子孟某,原本是一个谨慎朴实的专业干部,在不良家风的影响下,她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昔日朋友的请托,孟某不仅没有守好家门,还主动留下请托人送的财物,给他们当起了传话筒,使家成了“权钱交易所”。对于潘军峰隔三差五带回家的巨额款项,她不问来源,到后来,自己也开始大肆收受请托人贿赂,成了名副其实的“贪内助”。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潘军峰不仅没有帮助孩子养成正直高尚的品德与操守,反倒对儿子潘某娇宠无度,有求必应,甚至不惜滥用职权、践踏原则。有一次,山西省水利厅下属单位的领导樊某某,在饭局上拿出一个装有5000元现金的信封给潘某,让他当零花钱用,潘某没推辞就收下了。回家后,潘某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潘军峰,潘军峰也只是一笑了之。在潘军峰的放纵下,潘某逐渐习惯了这些“别有用心”的“关心”,只要有人给钱,他便笑纳。长期以往,潘某无形中将自己逐渐膨胀的欲望也嫁接到了父亲潘军峰的权力上。潘军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用自己的权力去“溺爱、偏爱、错爱”儿子,不仅让儿子走上歧途,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警示点评

家不治,则政难理;风不正,则气必邪。潘军峰心中无戒、屡踩红线,家教不严、家风不正,不仅让自己深陷囹圄,而且殃及家人、贻害家庭,令人警醒、发人深思。该案的警示在于:党员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认识,要明白自己手握公权力,家风家教已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作风能否端正、廉洁能否守住的大事。要“三观”端正,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站稳人民立场,决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要在言行上带头,说服家人甘于清贫,自觉同奢靡享乐相隔离,俯下身子苦干实干,让良好家教家风成为代代相传的人生智慧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上一条:严以治家|失教的教育之家
下一条:严以治家 | 张琦——把妻儿引向深渊的“头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