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群星闪耀开大人|育人之星---孔寅琴 : 漫漫从教路,拳拳育人心

时间:2023-10-20  点击:    来源:


孔寅琴,女,汉族,乌海市广播电视大学英语系副教授,在省部级期刊发表科研论文7篇,曾多次获得全区开放大学系统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科研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在内蒙古终身教育论坛征文比赛中获得佳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执教近三十年的孔寅琴,一直主攻英语教育专业方向。讲着一口流利英语的她,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作外语系女神。学生时期的孔寅琴,第一次接触英语时就展示出了比同龄人更为浓厚的兴趣。80年代初期,英语专业学习硬件不成熟,她也总能找到提升“听、说、读、写”的好方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单词记忆这一关,她日复一日积累;口语这一关,她对着磁带练,对着镜子说,对着同学讲;写作这一关,她把报纸和废旧书籍上的英语好文章剪下来,握在手里,揣在兜里,常常温习。总之,在那个西北偏北的小城乌海,孔老师点燃了自己英语学习的火苗,任白驹过隙,也不曾熄灭。高考填报志愿时,她选择进入宁夏大学攻读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后,她如愿成为一名英语教师。

谈到这几十年如一日,深耕英语专业领域时,孔寅琴说道:“其实热爱就是爱本身,没有太多的权衡,一切坚定的付出都是源自我十几岁时就已经产生的热爱,这份爱成为我的理想又延伸到工作之中,我很幸福。现在可以自豪地讲,英语教育工作俨然已成为我这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甘为孺子育英才 克勤尽力细心裁

“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天起,我就把人生的坐标定位在为教育做贡献上。我真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岗位,热爱每一位学生。”孔寅琴说道。带着这一份爱前行,既纯真质朴又责任在肩。老师的“一桶水”得精华纯粹,才能将“一碗清澈甘甜的水”浇灌在学生心田。她意识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不仅是自身专业扎实就够了,必须结合学情和考情,用得当的教法将专业知识传播到每位学子身上,才能产生优质的学习效果。

如何做一名好老师呢?孔寅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问自己。为了能更好地将知识精确传递给学生,她在职攻读了教育学硕士学位,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她注重教学设计,让作为通识课的《大学英语》动态“活起来”。她坚持“每课必备,每课必新”,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她重视教学内容整体优化,也注重细节的把控调整。她先后负责过《人文英语》《管理英语》《商务英语》《英语词汇学》等多门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总能及时总结出不同课程的侧重点,在课程上融入更加贴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案例,让看似“高大上”的外语学习更加有温度、接地气。



课程思政进课程 创新研究促发展

人才的根本在于有德行,在于有正确的“家国情怀”。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交往能力的同时,要引领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家国意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人才。

对于孔寅琴来说,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她都充分重视教书育人过程的有机统一,润物无声地使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专业知识相融合。她说:“在理工英语的教学中,我会引入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案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国家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感受到民族工业的振兴,感受到自主品牌的崛起让他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出浓厚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激励学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做教学要打磨出精品课,做科研要不怕坐冷板凳。对于教学和管理工作都比较繁重的“双肩挑教师”来讲,孔老师的科研时光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喜欢科研,下课后她总是会细心地将课堂上学生的反馈记录下来,通过科学性、系统性的研究反哺英语课程教学。在多模态英语教学中发现学生利用FIF口语训练平台学习语言时效果明显加强她及时跟进研究,发表论文《多模态教学模式在远程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她以敏锐的观察结合社会大众关心的后疫情时代话题,撰写论文《公共英语课的“思政”融入—以“Ebola Surge-2014”为例》,荣获内蒙古终身教育论坛征文活动一等奖。“我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好教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为开放教育事业增光添彩!”孔寅琴说道。

漫漫从教路,拳拳育人心。进入新时代,我校广大教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高尚的道德自觉和扎实的专业素养,向着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高水平新型开放大学这一目标,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党委宣传部 供稿)


上一条:群星闪耀开大人|育人之星---周玉霞: 执青春之笔,在基层书写奋斗

下一条:群星闪耀开大人|开拓之星---薛志龙: 躬耕基层乡野 践行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