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师者若水,善利万物。为庆祝第41个教师节,我们特将教师节座谈会中教师们的育人故事进行摘编。这些育人故事,既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细致温情,也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既有在开放教育广阔天地中的坚守与探索,也有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与担当。每一个育人故事背后,都跃动着一颗甘当人梯、奖掖后学的赤诚之心,闪耀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光芒。希望通过这些故事的分享,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见贤思齐、潜心育人,共同汇聚起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本期,让我们共同倾听在开放教育领域深耕不辍,秉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育理念,不断提升育人水平的动人故事。

教学相长 情系学生 服务社会
——人文教育学院 王慧
从教十八载,我始终坚信: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生命影响生命的旅程。回望我的教师职业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悉心培养——是学校提供平台,让我实现育人能力不断提升。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学校提供机会让我参加自治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我深知去参赛不仅是比赛更是学习,更是自己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职业成长也离不开领导和同事的无私帮助,让我遇到困难时不再孤单,记得2021年参加国开思政设计大赛时,领导、同事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帮我磨课,最终获得了一等奖和最佳课程思政方案设计奖。也是团队的并肩作战,让我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与温暖,学生案例大赛我们包揽国开小教专业一等奖和两个单项奖,今年的教学创新大赛,学院老师们牺牲个人周末时间,无私支持、一起奋战,取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这份“感恩”,也会让我转化为“使命担当”。面对教育改革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我会以更加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在教育岗位上发光发热,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服务终身学习型社会。

以赛促教,奋勇争先
——社区教育学院(培训学院)蔚东巍
时光荏苒,我从事开放教育已近二十年。除了日常行政事务,我还身兼教师一职:既承担开放教育的课程教学任务,也在老年教育学院、社区教育学院和特殊教育学院担任授课工作。同时,我还负责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当老师虽然辛苦,却让我深切体会到责任之重与荣誉之悦。2022年,我作为第一指导教师和项目负责人,带领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内蒙古自治区选拔赛中,我们团队脱颖而出,荣获金奖。凭借自治区级的优异表现,我们的项目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最终斩获铜奖。国家开放大学对我们团队的出色成绩也给予了高度认可。这次宝贵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竞赛有效推动了教学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深度融合,也为我今后继续指导学生参与高水平赛事、助力学校积累竞赛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于细微处耕耘 在心灵间播种
——农医经管学院(乡村振兴学院) 轩袁国超
我所承担的园艺专业《植物学》《遗传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属于自然科学中生物学与农学等领域的基础必修课,科学性强、逻辑严密,部分内容较为抽象。为提升教学效果,我以经典教材为依托,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在课堂中运用叙事、对比等多种方法讲解知识,融入生活实例与自然奇观,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引导学生感受科学之美,激发探索欲望——此谓“于细微处耕耘”。同时,在教学中弘扬古今中外科学家的学术精神与贡献,并将课题组相关研究及前沿进展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等重大议题,拓展其宏观视野与全球思维——此即“在心灵间播种”。今年,我作为学校教师代表参加了第五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收获颇丰,也更深刻体会到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未来,还需不断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持续推动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以思政铸魂,以匠心育人
——农医经管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王媛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灵魂。其中,课堂就是价值塑造的最主要的阵地,专业课程是承载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为此,我深耕“课程思政”这片沃土,致力于将思想引领与价值观塑造如盐化水般融入每一堂课。我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思政新模式,例如,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中,我尝试以“案例故事化、理论生活化、价值显性化”的设计,让冰冷的金融知识变得有温度、有情怀。幸运的是,这一方案获得了国家开放大学首届经管类课程思政设计大赛一等奖。对我而言,每一次参赛打磨,都是对“育人初心”的叩问;每一次教学实践,都是对“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追求。当然,远程教育的育人之路也有很多挑战:如何兼顾不同年龄、职业学生的需求?怎样让思政教育不流于形式?这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比如我们正在探索的 “微课堂+线下教学坊+个性化约课”教学模式,就是希望既能突破时空限制,又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以赛促教绽芳华 潜心耕耘育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佳丽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当我真正走上讲台、参加竞赛之后,才更加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思政课要有说服力,教师自己必须先吃透理论。思政课教师不能仅做知识的传递者,更应成为理论的研究者和反思者。我们必须要学会回归经典,在对原著原文原理的持续思考与追问中夯实理论的深度。在比赛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位好的思政课教师,并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所限定的知识范围,他们往往是阅读了大量的原文原著、研究最新的理论文献,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审慎的思考后,才达到了理论解决问题的深度。思政课不能脱离实际空谈理论,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回应时代之问。我们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析社会热点,回应学生关切,善于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把抽象理论融入具体实践。只有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思政课解渴、管用,能指导现实、照亮未来,思政课才能真正讲透、讲出实效。

育人即育己,奉献亦收获
——团委 张蔚
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校团委是学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团委日常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我积极与分校和各学习中心老师对接,关注学生需求,对成人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利用发放调查问卷、一对一电话联系等方式,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近三年回收调查问卷共计2254份,为团委后续开展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我通过以赛促教,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本领。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备赛过程中,我深入了解每个项目的特点和优势,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完善项目方案,提升项目竞争力。在近几年的比赛中,我参与指导的项目获得国赛铜奖、省赛金奖、省赛银奖和省赛铜奖。这些成绩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为学生未来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事处(教师工作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