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思政课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课程要求及说明

    本课程3学分,54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面向本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能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能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和阶级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3:马克思恩格斯对新世界观的探索;     4:《共产党宣言》的诞生;     5:马克思主义的首次完整、系统阐述 
1: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2:意识的能动作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5: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一);      6: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二);      7:对立统一规律;      8:质量互变规律;      9:否定之否定规律 
1:实践及其基本结构;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认识的过程;      4: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5:价值及价值观;     6: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变化;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      4: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5: 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的本质区别 
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      2:价值规律理论;      3: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商品拜物教;      5:资本原始积累;      6:剩余价值产生及转化;      7: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8:资本积累;      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10: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1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从自由到垄断;      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5: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
1: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2:苏俄新生政权的“内忧外患”;      3: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实行新经济政策;      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奇迹和宣布建成社会主义;      6: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7: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一);      8: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二); 
1: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与长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