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思政课程 > 形势与政策
  • 课程要求及说明

    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和考试说明。2020年秋季学期至2022年春季学期注册入学的学生,要求学满4个学期且每学期成绩必须达到60分及以上,分部(学院)将4次考试合格的平均成绩作为该门课程的最终有效成绩。2022年秋季学期及以后注册入学的学生,要求学满5个学期且每学期成绩必须达到60分及以上,分部(学院)将5次考试合格的平均成绩作为该门课程的最终有效成绩。如分部(学院)不使用总部学习和考试资源,须于每学期开学初提交适用于当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资源建设方案》,由总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审核。
1:为什么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为什么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之根?     3: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系?     4:为什么说“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重大原创性贡献     5:已经有了“第一个结合”的成功实践,为什么还要实行“第二个结合”?     6:怎样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一)    7:怎样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二) 8:“第二个结合”为什么是自主、自信、自强的文化发展之路? 9:“第二个结合”为什么是开放包容的文化发展之路? 10: “第二个结合”为什么是守正创新的文化发展之路?
1: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     2:正确处理战略与策略的关系;     3: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4: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5:正确处理活力与秩序的关系;     6:正确处理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1: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     2:共建“一带一路”的原则、理念和目标;     3:八项行动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篇章(上);     4:八项行动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篇章(下);     5: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世界意义(上);     6: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世界意义(下)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引领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人才力量;     4: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国际竞争比较优势;     5: 实现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的重大使命;     6:实施人才强国的历史进程(一);     7: 实施人才强国的历史进程(二);     8: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基本路径(一);     9: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基本路径(二) 
1:前言;      2: 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      3: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上);      4: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下);      5: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      6: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矛盾与挑战;      7: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一);      8: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二);      9: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三);      10: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六项重大任务”